長江商報消息 經三年研究,發現兩個宮頸癌的遺傳易感變異位點
  本報訊(記者 胡夢 通訊員 蔡敏 蔡雄 鄧國歡)我國患病和死亡人數保守估計占全球的1/4,如果給我國5億適齡人群都接種宮頸癌疫苗,花費為1.2萬億元,相當於我國今年醫療衛生總預算的4.6倍。但是如果從適齡人群中通過染色體等方法篩查出“真正的高危人群”再進行干預則可大大節省開支。記者昨日從同濟醫院獲悉,該院馬丁教授在中國漢族人群中首次新發現了兩個宮頸癌的遺傳易感變異位點,取得了宮頸疾病系統研究的重大階段性成果,這意味著,將來只需要進行染色體篩查就能圈定高危人群。
  20多個省5萬例樣本進行研究
  宮頸癌是目前導致婦女死亡的最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患病和死亡人數保守估計占全球的1/4,近年來該疾病不斷增加,並出現年輕化趨勢,同濟醫院接診的最小患者為19歲,全國最小的患者為16歲,整體發病年齡提前了5-10歲。
  馬丁教授介紹,過去三年,他的團隊在湖北、浙江、上海、湖南等20多個省收集了5萬例樣本,建成了一個大規模的臨床資料庫,共檢測了16484例樣本(其中5531例為宮頸癌),通過三輪論證,發現了兩個全新的遺傳易感變異位點。至此,在全球共發現了11個位點,也就是說將來患者可能通過對這11個或者更多位點的提前檢測,獲知自己是否屬於易感人群,及早進行干預。該研究成果論文已在國際頂級專業期刊《自然遺傳學》上發表。
  據介紹,我省五峰縣為宮頸癌高發區,目前馬丁教授的團隊正在包括五峰縣在內的多個地區進行家族樣本的收集,以建立宮頸癌發病的預測模型。他舉例說,24歲的李某(化名)被檢測出癌前病變,其母親、姨媽、外婆均為宮頸癌確診者,外婆因宮頸癌去世,收集到越多的這類樣本,就能建立更全的預測模型,圈定高危人群,而這種模式就如二維碼,由多個小碼組成,經掃描對點就可識別。
  新發現可徹底改變宮頸癌預防模式
  據介紹, 目前內地還沒有宮頸癌疫苗,在香港上市的宮頸癌疫苗為預防型疫苗,也就是說在沒有性生活前註射可進行預防,費用約為2400元,且無法針對所有病毒,治療型疫苗目前還處於研究階段。
  目前內地醫院可提供的只有細胞學和HPV病毒感染的篩查,費用分別為160元和360元,需要至少每5年檢測一次,費用較高。馬丁教授介紹,這一新發現的意義在於徹底顛覆了宮頸癌的預防模式,通過篩查鎖定高危人群則可大大縮小範圍,如果屬於易感人群,則可進一步確定是否已經形成了持續感染,雖然80%的人都感染過HPV病毒,但5年內發展到宮頸癌的約為3%,真正發生宮頸癌的約為8‰。
  “易感變異位點通俗地說是指染色體位點變脆,上面有一個缺口,致病病毒可以插入,因此可以通過非常精準的分子刀切掉,病毒基因便成為碎片,4周以後,基因重組便可恢復正常,這項實驗已經在動物身上取得成功。”馬丁教授說。
  目前研究僅進展到第一階段,篩查還不能進行,試劑盒研究正在進行,還需通過臨床試驗、審批等多個步驟,馬丁教授希望能儘快進入第二、第三階段的研究。  (原標題:同濟醫院教授新發現有望識別宮頸癌高危人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cgykfqjra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